深入了解耐洗色牢度儀的測試模式與應用
發布時間:2024-07-16
耐洗色牢度儀作為紡織品質量檢測的核心設備,其測試模式有著嚴格且科學的標準流程。測試開始前,首要步驟是精心準備試樣。若試樣為織物,有兩種組合試樣的制備方式。其一,選用多纖維貼襯織物組合試樣,取一塊 40mm×100mm 的試樣,將其正面與同樣尺寸的多纖維貼襯織物相接觸,沿著短邊縫合在一起,形成組合試樣;若試樣是多色或印花織物,由于需要讓所有不同花色與羊毛、腈綸、滌綸、錦綸、棉、醋酯這 6 種纖維條充分接觸,所以可能需要準備多個試樣。其二,采用兩塊單纖維貼襯織物組合試樣,取一塊 40mm×100mm 的試樣,將其夾在兩塊同樣尺寸的單纖維貼襯織物中間,沿短邊縫合;若是印花織物,需將其正面與兩塊貼襯織物中每塊的一半相接觸,然后沿試樣的四周和中間縫合,并且要保證所有不同花色均與兩塊貼襯織物相接觸,若無法涵蓋全部色澤,則需使用多個組合試樣分別進行試驗。當試樣為紗線或散纖維時,同樣有相應的制備方法,例如取適量的紗線或散纖維,夾于多纖維貼襯織物及染不上色的織物之間,沿四邊縫合,并在多纖維貼襯織物的每兩條纖維條間加縫,形成組合試樣。
準備好試樣后,便進入正式測試環節。將組合好的試樣放入裝有標準液的耐洗色牢度儀中,該儀器的水浴鍋會精準控制溫度,使試液穩定保持在規定溫度 ±2 度。同時,裝有旋轉軸桿的水浴鍋會帶動多只容量約為 550±50ml 的玻璃或不銹鋼容器勻速轉動,旋轉軸桿支撐著這些容器,從軸桿中心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為 45±10mm,整個軸桿 / 容器聯合裝置每分鐘旋轉 40±2 次,以此模擬洗滌時的機械攪拌動作。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攪拌后,取出試樣進行沖洗、干燥處理。最后,依據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符合 ISO105 - A02 - 1993 標準)和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符合 ISO105 - A03 - 1993 標準),對試樣的變色情況和貼襯織物的沾色情況進行等級評定。
耐洗色牢度儀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紡織生產企業中,從原材料采購階段對纖維的檢測,到染色、印花等加工工序后的成品檢驗,都離不開耐洗色牢度儀。通過檢測,可以及時發現染料選擇是否恰當、染色工藝是否合理等問題,從而調整生產參數,提高產品質量。在紡織品貿易領域,買賣雙方往往依據耐洗色牢度儀的檢測結果來確定產品是否符合質量要求,避免因色牢度問題引發貿易糾紛。在科研機構中,研究人員利用耐洗色牢度儀探索新型染料、纖維材料以及染色工藝,推動紡織技術的創新發展。 可以說,耐洗色牢度儀貫穿于紡織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對保障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